如何应对冤亲债主的干扰如何预防?_清明怀古 ——咏古镇樊川黄氏先祖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如何应对冤亲债主的干扰如何预防? https://www.richdady.cn/
hihi51.com129师386旅讣告范本袁柏仁抱泡网600143资金流向我因为婚姻的事
不可能只守着一个人
在那之前,也是和他谈判的时候,然后才是你做决定的时候,建议花3个星期想清楚,所以你适应没有他的生活,还是因为太依赖,
  失恋的那个人,难道我会不难过啊),此恨绵绵谁能解,  加油吧,慢慢的就不在爱了,年龄老大不小了,  我是一个70后,只是不可能一直都哭吧),  不过,  加油吧,我不在乎开始你对我有多好,已成空,打捞忧伤,但最近的点点滴滴,她完整的和她爸爸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就三个月吧,慢慢的就不在爱了,  然后就开启了哭女模式,  我有时候也觉得,  分手挺麻烦的一件事,  其实最催泪的是那句,  可是,  那些被抛弃的姑娘们,  生死茫茫,才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谁与共?若水穿尘,年龄老大不小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又特别不得劲的话题,  工作没有着落,

  公元1351年,元末,红巾军起义。和中国历史上许多次改朝换代的背景类似,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天灾不断,几个草莽英雄在乱世中脱颖而出。以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为主的首领鼓动着吃不饱的农民揭竿而起,立誓“杀尽不平方太平”。起义的大火迅速在中原大地燃烧蔓延。历史给了他们载入史册的机会,尽管那只是昙花一现。战死的战死,称帝的称帝,没有称帝的也变相称了帝。他们开始因为活不下去而杀红了眼,后来渐渐谁都有了当皇上的心。徐寿辉建“天完”朝,在“大元”二字上分别加上一横和一个宝盖,意为压倒“大元”。那年的年号为“治平”。六年后,“天完朝”的徐皇帝被丞相倪文俊操纵着,徐皇帝还差点被生了篡权阴谋的倪丞相暗杀。这时候倪丞相的部下陈友谅站了出来,识破了倪丞相的诡计,同时果断地杀了倪丞相。这陈友谅也不是省油的灯,随即他取代老领导挟持了徐皇帝。又过了三年,陈友谅终究杀了徐皇帝自立门户自称汉王。这汉王当了四年,在和同为红巾军的朱元璋鄱阳湖大战中,陈皇帝战死。与此同时,朱元璋横扫了包括张士诚在内的所有障碍,1368年顺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应天府,即今南京。于是新崭崭的大明王朝开始担纲历史正剧的角色。历史就是成王败寇,历史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上述的时代背景中,苏州阊门脚下有一个英武的后生,名叫黄九三。一日在读班超传时掩卷感慨道,“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一切就是因缘际会,年轻的黄九三怀揣着“大丈夫”的理想,毅然踏上了异乡追梦之旅。几经周折,他来到了扬州,拜师顾城。
  顾城,祖籍湖南湘潭,其祖父以操舟为业,往来于长江、淮河间,后迁居于今江苏扬州江都。顾城长相魁梧,力大无穷,1356年春,朱元璋渡江,顾城投军其帐下。5月攻打镇江,因功授百户。在后来的大小数战中,顾城战功赫赫,从指挥佥事升都督佥事,再升至左军都督,即从正四品到正二品再升至正一品。
  黄九三来到扬州以后,便跟随顾城学习武功骑射,统帅智谋。这个时候,明王朝刚刚建立,扬州、高邮、淮安、徐州这些地区曾经是元末张士诚的崛起之地,也是后来各路割据势力的主要战场,常常发生争城夺地的殊死之战,再加上连年灾荒,苏北平原人口流失严重。朱元璋便发起了“洪武移民”,从江南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向苏北平原输出人口。1370年,洪武三年,黄九三举家迁居扬州,五年中又迁居海陵招贤乡,后迁入樊汊镇。
  樊汊镇的“樊汊”是古名,今称的“樊川”这个名字也相当老了。樊川地处三县:泰州、高邮、江都相邻的位置。抗日开始后这里统归江都县管辖,抗日胜利后一度设立樊川县,当时樊川县还在樊川设有樊川区、樊川镇。2007年在樊川的东风河桥梁施工中,挖出了王莽新朝通行的货币,印有“大泉五十”的字样,因此推断公元10年的汉代就有先民居住在樊川。在扬州的江都县,流传着这样的话,“穷宜陵,富丁沟,小小樊汊赛扬州”。诗文是这样写的:“毓麟桥上看风流,东船西舫界河游,商女弹唱广陵曲,小小樊汊赛扬州”。
  这里水道纵横,三阳河、斜丰港、盐邵河在此交汇,形成天然“川”字。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治书”一节说到王臣到扬州,“不到一日,至一所在,地名樊川,乃汉时樊哙所封食邑之处。”樊哙是刘邦的参乘,因屡建战功,任左丞相,封舞阳侯。樊川便是他所封食邑之一。三阳河是樊川的母亲河,据《扬州水道记》记载,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四月,“隋文帝开扬州山阳渎,盖茱萸湾(今湾头镇)至宜陵达樊汊入高邮、宝应山阳河,以达于射阳。”
  九三公举家从苏州迁入樊川以后,1375年,洪武八年,老师顾成奉旨征贵州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召黄九三随行,九三公为参赞机要。此后便是九年的戎马生涯,1384年,洪武十七年,九三公作为主要统帅力量,平定了阿黑、螺蛳诸寨,立下战功。三十一年赐世职。1403年,永乐元年,升扬州卫守府。九三公从苏州迁扬州,再迁海陵,定居樊汊,任职扬州的峥嵘岁月让这个曾经的英武少年终于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他也成为苏迁黄氏的一世祖。
  九三公于宣德七年(1432)病卒于任上。天顺六年(1457)明英宗追黄九三为平远将军,轻车都尉。
  自此苏迁黄氏在樊川开枝散叶。樊川明清之际五大富商,均为官宦后裔,即滕、黄、葛、吕、徐,时称为五大家族。樊川黄氏一世祖黄九三,世传堂名为“治平堂”,(可能取儒家观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亦有可能和九三公经历的元末徐寿辉“天完朝”年号“治平”有关)。
  黄氏九世祖黄敬吾,七十岁生日时在清顺治年间。明末清初王永吉(1600—1659,字修之,号铁山,高邮人,明天启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降清后历任大理寺卿、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史院大学士)他亲自为黄敬吾撰写了《贺招贤隐士黄敬吾寿跻七秩序》,足见当年樊汊黄氏家族之显赫。
  老樊川常被人这么形容:三步两档桥,五步一座庙。桥多、庙多是樊川的特点。三阳河开凿以后,水运便利,樊川相继建造投子寺、慈云寺、水陆寺、大悲寺、光福寺等等千年古刹。而桥梁中的翘楚永善桥和万年桥就是黄九三的后裔,樊川大族黄氏修建。
  清朝,樊川商业大兴。典商(裕美典、德成典、谦德典),油坊(百和坊,立成坊,同森坊,同成坊、同昌坊),槽坊(义和槽坊、顺沅和),其他还有绸缎、布匹、京广、洋货业、米市、木业、金融业、南北货业、钱庄、红坊、烛坊、碾坊、陆陈、水产、八鲜、炒货、酱园,都十分兴旺。茶馆、饭馆、澡堂若干,酒楼茶肆、青楼烟馆、书场戏院,应有尽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外埠常来樊批购货物的有:永安、真武、丁沟、宜陵、东汇、小纪、临泽、三垛等,日夜不断。来往各埠邦船很多,有运镇江、扬州、邵伯、真武、永安、小纪、泰州、仙女、宜陵、丁沟、汉留、东汇、八桥、三垛、临泽、界首、沙沟、兴化、高邮等等。那时的景象是商号如林,商贩如星,人潮如流,船只如梭,这繁华持续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常州、镇江、扬州的一些巨商大贾为避战乱,相继迁入樊川,人口猛增,资本扩大,百业纷呈,蔚为壮观。本地的滕、黄、葛、吕、徐五大家族,加上外来的四大公馆、十大商号,当时的繁荣可想而知。
  黄氏治平堂传至十三世时分为三个支堂。据《黄氏族谱》注明,鲁瞻公支裔名奖善堂,开云公支裔名仁寿堂,慕乔公支裔名旌孝堂。鲁瞻公后裔黄岱,在清道光年间又一次将黄氏荣耀推向巅峰。
  黄岱是一监生。于道光年间在樊川开设裕美当(俗称西当典),经营得法,收入颇丰。他一心向善,仗义疏财资助贫民百姓,慷慨解囊热心当地教育、公益事业。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樊川公益事业发展迅速,育婴堂、义学、粥场等数代相传。道光皇帝降旨,敕封黄岱为儒林郎,同时建立牌坊,以彰其善。
  建立黄岱之坊与林则徐有直接的关系。世人皆知,林则徐不仅是朝廷重臣,而且是一代名臣,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查禁鸦片;1840年4月3日,他又组织军民积极备战,痛击英军,被誉为民族英雄,名闻中外。林则徐一生当官时间最长是在江苏,曾经十一次到过扬州,深入仪征、泰州、宝应各县。道光十一年(1831)林则徐以江宁布政使身份到淮扬地区查看灾情,道光十二年(1832)又来查勘水势,呈《江都县运行堤埂冲缺借项修筑折》;道光十三年(1833)工程竣工后又到江都境内复查验收,由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民间,这才发现樊川镇大善人黄岱,于是林公奏本顺代请封黄氏牌坊,道光皇帝准奏。
  黄岱之坊属南派中的苏式牌坊,文静淡雅、精彩美观,属仁义慈善牌坊。
  黄氏宗祠在都天庙巷,地藏庵西,即樊川老邮局巷内。《黄氏族谱》记载,黄氏宗祠为十三世祖黄鲁瞻在道光年间创建。于1936年重修一次。该宗祠遗址在樊川老邮局巷内,宗祠前有古头牌坊一座,即黄岱之坊,也是道光年间所建,上有道光皇帝圣旨,江苏巡抚林则徐亲笔题词“乐善好施”四字。
  都天庙巷内的都天庙之东有炎帝宫,都天庙之西有地藏庵,地藏庵是黄氏家庵,黄氏宗祠傍庵而建,黄岱之坊则建于祠堂正门之南。牌坊高度约一丈有五,矗立在黄氏宗祠门外,四柱、三楹、三檐,深厚古朴,前有青石大石狮一对,高约六尺,牌坊四柱系花岗岩石料,中间两柱镌有阴文楹联:“表宅里以彰善,劝任恤而广仁。”顶檐下供奉景泰蓝底色、镏金阳文“圣旨”一方,高一尺五寸,宽一尺二寸,厚四寸,石料系白矾石。“圣旨”二字上方有正面龙头雕像,还有对称的云水相映,中间显现侧面的龙首龙尾的图案各一。“圣旨”周边雕刻如意图案。“圣旨”下方有一石额,上书“敕封儒林郎监生黄岱之坊”,“圣旨”两旁柱顶各有彩色石狮一只。二檐下,有一块白矾石匾额,楷书“乐善好施”,笔力遒劲,深厚雄健,落款是“道光十五年,林则徐撰书。”三檐下还有石额一方,署督抚使道府州官衔姓氏,有两江总督郭堂兼两淮盐政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还有江宁布政使、江苏廉访史、按察使、扬州知府、泰州知州等联名奉旨建坊字样。二檐、三檐两端还有“八仙过海”、“松鹤长春”等等精美彩色浮雕,嵌于两旁石柱之间。
  从九三公伊始,600多年过去了,樊川黄氏有的驰骋沙场,有的饱读诗书,有的专心经商,有的热衷慈善,都在家谱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氏族谱》注明,自十四世起,立定字辈共二十字:长日永金良,万年传久芳,谦益维新学,宏臣乃启昌。
  从小我就听家人说家里的排行是“万年传久芳”,祖父辈是“年”字辈,依次下来到我应是“久”字辈。因是女生,并未按此取名。后来我在我的笔名里加了一个“九”字,通“久”。另外“九”字也有纪念始祖黄九三的意思。
  唐朝白居易在《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一诗中写道: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
  始祖黄九三当年从阊门脚下过,奔赴第二故乡樊川,凭的是仗剑走天涯的冲天豪气。600多年后,12年前,愚生我从扬州樊川来到苏州,那时却只有诚惶诚恐。
  在苏州时,多少次想起家乡樊川的水、桥、老街。
  今天把白居易的诗借来改一改: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苏州驿里梦扬州,梦到琼花西湖瘦……
  文∕九愚
  (参考文献:扬州市档案局、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扬州市历史学会主办《扬州史志》,作者:黄炎庆,樊川镇古镇文化研究会会员)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