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如何管理CEO——北大国发院EMBA圈子探密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深秋的长沙,别一番秋的味道,虽不似北方清凉,但薄雾笼罩,红叶覆山。
  2013年10月26日,湖南长沙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他们是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EMBA2010级校友。这批有幸在百年皇家园林北京大学朗润园毕业的学子,集体来到岳麓书院的明伦堂。在两年的北大经济学与管理学熏陶之后,继续以游学的方式,不断吸取来自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智慧。
  在学习之余,这个以企业家与高管为主体的圈子,也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在为期三天的长沙游学过程中,笔者有幸全程随队记录,也真正见识了这个圈子的神秘与神奇。
  都是老大,谁管谁?
  由于都是企业家或企业的CXO,笔者最好奇的就是他们之间谁管谁?
  在几天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北大国发院EMBA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这个班级的同学在企业中可能很专权,但在这里却很民主。据带领他们多次游学的杨壮教授介绍,民主化的管理源自CCER的民主化基因。
  杨壮说,CCER就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林毅夫、张维迎、易纲、海闻等一起创建,这帮创始人当时都是从西方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他们都是牛人,牛人之间最好的办法就是教授治校的民主制。EMBA学员也都是职场金领或企业家,都是牛人,因此,也自然地借鉴了民主化的管理。
  据笔者了解,此次聚会游学的EMBA2010级同学,他们之间有自己的“班旗、班歌、班徽”,还有更重要的,他们有一个像宪章一样的章程。
  根据《北大国发院EMBA2010级班级章程》,这帮EMBA之间有一个班委,班委包括1名班长,6名委员,他们都由同学们投票产生,绝对的民主选举。为了准备一个好的演讲稿,很多同学比给客户做提案还认真。
  不仅如此,每一届班委都有固定的任期,据杨壮教授介绍,国发院的EMBA班委任期各班不尽相同,有的一届任期三年,有的一年一选。每年,他们还举办一次年度大会,在大会上决定本年和下一年的重要事项。
  这份章程还列出了班级成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班长和班委会所承担的各项职责及财务制度,好像一个小小的“政府”,但要接受班级成员严格的监督。
  这次长沙游学,就是在今年4月当选的新班委在“施政”演讲中的承诺。长沙之前,他们已经安排了宁夏的考察与游学。
  游学的主要策划、组织者便是班委,当届班长郭党怀称:“就像打猎、烹饪、配料的供应链一样,班委会内也会根据各自所长进行分工,当然校方在其中的作用也很明显。”郭党怀是中信银行总行的首席审计官,虽然工作异常繁忙,但谈及目前班级的运行状况仍然头头是道。
  当然,游学的安排也是学校文化的延续。在北大朗润园读书期间,他们就曾到欧洲和美国各游学过一次。《大学》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使在毕业之后,学校以及这些曾经的学员也对这句话铭记于心,践之以行。
  都是忙人,谁付出?
  既然是靠制度来维持圈子的运转,既然是靠班委来负责更多的安排,那如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吗?怎么保证大家都愿意为这个圈子投入精力和财力呢?
  国发院这班EMBA的办法是打造家的文化,他们甚至把“家”的理念写进“宪法”,即“创建温馨和谐大家庭”。
  既然是家里的事儿,自然就比公司的事儿更重要一些。因为在公司,他们都是老总,没人再说他们,再管他们。但是在这里,他们都是家庭的一员,兄弟姐妹,谁都敢说敢讲。
  不仅如此,笔者发现,这个“家”甚至有点凌驾于“小家”之上。此次长沙游学,有人放弃了回家夫妻团聚的机会,有人从公司十年庆典的紧要活动中抽身,赶赴飞向长沙的航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信不只是我们,每一个成为东道主的成员都会愿意全身心地为这个集体付出。既然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应当有所担当,而担当的这个过程我们也是很享受的。”此次长沙行的两位东道主长沙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全臻,中信银行长沙分行行长陆金根给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
  毋庸讳言,已经到了CEO级别的人再去上EMBA,除了经济与管理知识的学习,一个像家一样放松和亲切的圈子,也是他们的追求。而要真正建立家的文化,谈何容易。
  刚入学北大国发院EMBA学习之时,每个学员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傲气。“与很多集体不同,这个团体的人刚入学时也非常生疏,大家都有一定的距离感,谁也不服谁,自然也就谁也不亲近谁。”新丝路时尚机构总裁、第一任班长陈涛说,“他们的感情是两年读书过程中,一场一场活动攒起来的”。
  杨壮教授在评价2010届EMBA这个集体时,称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多元化:行业的多元——经济、金融、互联网、传媒、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年龄的多元——学员之间的年龄最大差达到了20多岁。加之性格的迥异,思想的不同,甚至还有价值观的差异,这样的一群人建立家庭文化着实不易。
  对这个家庭而言,除了成员之间的相敬相知,仍有另外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们凝聚,那便是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
  都已成功,还学啥?
  当笔者跟多个校友聊天,追忆他们当初为什么读北大国发院EMBA时,得到的答案很多,林毅夫、周其仁、黄益平等大师的开阔视野与言传身教;游学欧美、行万里路的实践教学;精英云集的人脉资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等等。
  但他们提及最多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在工作多年之后,回到朗润园学习,可以让心静下来,这个百年皇家园林里的课堂,加上大师的智慧与沉静,让他们特别容易静下来思考,尤其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也正因如此,他们特别舍不得朗润园,以及每一次与大师接触的机会。因此,毕业之时,他们便立下“永不毕业”的誓言。北大国发院的强大学术与教育背景也为他们实现永不毕业誓言提供了保证。毕业已愈十年的金福瑛校友说,她仍然经常出现在诸如“新型城镇化市长论坛”,CRMC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以及诸多的活动、讲座中。
  毕业之后,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场又一场讲座和读书俱乐部,他们作为独立的班级,也特别通过章程,制定了游学的传统。从时间上计算,2010届EMBA2012年6月才正式毕业,至今毕业刚一年有余,但这一年多年,他们已经游学数次。
  游学到底学什么?老师们心里最清楚。国家发展研究院作为国内第一批EMBA教育的启动者,对CEO的知识需求非常了解。据杨壮教授介绍,在EMBA求学期间,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了解经济学和国家发展大势,掌握管理学的精要,以知识学习和管理实战经验的研讨为主,而毕业之后,他们更多的转向内心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诉求。也正因如此,学校每年都由校友部出面,安排大量的美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讲座。
  在学校的影响下,同学的游学也稳定在修身养性的大主题上。此次的长沙游学就非常典型,他们安排了“曾国藩的智慧”主题讲座,听宫玉振老师讲“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课,听唐浩明老师讲“曾国藩用人识人智慧”,同时踏访曾国藩故里,并与湖南大学EMBA学员们交流。
  正是一场接一场的学习,使北大国发院EMBA形成了有别于国内诸多EMBA的独到特色,因此被誉为EMBA里的学习派。与吃喝俱乐部式的EMBA相比,恰好代表了EMBA的另一个极端。
  北大国发院EMBA2010届的校歌中这样唱到:我们一直在路上寻找,因为有缘投向同一个怀抱。他们在寻找什么?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宪春称,“其实我们真正寻找的不是知识,也不是人脉,而是一个真正能让我们内心安静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北大朗润园最神秘和神奇的地方。”

https://www.chachapeizi.com/?gszx_4/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