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最开放的中国人”与上海自贸区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两个“最开放的中国人”与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可谓是“与国际接轨”的政治口号孕育出的一个怪胎。
  “与国际接轨”又可以看作是“适应国际社会”。
  现在的管理者只晓得“适应国际社会”,而不晓得如何“让国际社会适应中国”。
  这是中国的悲哀,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悲哀。
  看来,我们这一代真是“摊子掉到井里面”——爬不上来了哟。
  中国的希望只有寄托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代了。
  有哲人说过,“人类舞台上从来就只有两个人在表演,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下一代或者下下代,都可以笼统简称为“两个最开放的人”。
  为什么说少年儿童都是“最开放的人”呢?
  下个月即将是最艰难的30天 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曾经对一位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说,这几年,我一直在坚持劝进家长早教孩子读《黄帝内经》。有的孩子5岁不到,就能独立自读《黄帝内经》了。
  博导不屑一顾且 毫无羞愧之心地说,我都读不懂,你教他们读有屁用!
  旁边还坐着好几位博导的学生,博导居然能拉得下脸面粗言以对。
  我说,孩子读不懂没有关系,可你们业医者读不懂,如何诊断看病?医生读不懂,罪过不小呀。
  孩子真的不懂吗?我给博导讲了个故事,是有关郑州奶奶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郑州奶奶,退休前是郑州某小学的校长。女儿女婿供职在苏州的一家台资企业。外孙诞生后不久,郑州奶奶就常常往来于郑苏之间,在苏州待的时间相对要多得多。在苏州期间,郑州奶奶有空就带着外孙来到小区的公共花园,让小外孙和同龄的小伙伴打成一片。就在这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两岁多的外孙居然能说一口苏州话。要知道,郑州奶奶与外孙几乎都是在同一时段“听”过那些大人孩子说苏州话,而自己不仅不会说,到现在可是连听都听不懂呢。你说在“听”话方面,孩子的能力该比大人强大多少倍?
  不是多少倍,而是天壤之别。
  后来郑州奶奶看到小区有个妈妈在为孩子读书,质问“你这样读书对孩子有用吗”,那位妈妈通过解剖方言现象,让郑州奶奶心悦诚服地赞叹说“有用,确实有用”。
  孩子在玩耍中就能记住,记住了就能明白,就能运用。所以,孩子大脑不仅“高度开放”,而且具备对语言的强大的“化学反应”能力。
  任何私塾年代的中医都比现在强百倍,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孩子大脑的“高度开放”性而结出的累累硕果。
  私塾年代,有条件的家庭还都是采用“一对一”施教,就是基于孩子大脑的“高度开放”性。
  “听听看看,智慧灿烂”,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不少人小小年纪就腹备了“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大学之道,有的十三四岁就能济弱扶倾,就能救死扶伤,成为令现代人景仰的史书佳话。
  几年前发生的禽流感,年初又在华东地区再次上演。其实,不是因为禽生病传导给人类,而是因为天生病导致了人生病,只是弱禽比人类先一步感知收受而已。
  几年前的禽流感发生在暖冬,今年的发生在暖春。冬天和初春气温都应该比较低才算正常。气温高,说明 天 已经生病了。天一生病,人即遭殃,这在《黄帝内经》(素问)的最后十来篇都做了详述。去年年底发生在北京的雾霾天气,其实也属于天生病。以下是刊登在天涯时空的一篇文章,照录如下以加佐证。
  =================
  痛批“北京 天人合一”显示郎遥远的无知 2013-1-16
  “北京 天人合一”天为占7分以上,人为占3分以下。
  记得禽流感、猪流感发生时,专家和媒体也像现在的郎遥远一样,说成是人为的灾难。他们痛批工业污染破坏了臭氧层,而臭氧层的破坏推动了全球的气温升高。全球气温的升高,使得各种疾病泛滥成灾。试问,这几年的工业污染有增无减,为什么冬天的温度又恢复了常态呢?
  寒冬的再次光临,让那些叫嚣“污染孕育了暖冬”的专家也偃旗息鼓了。
  雾霾多半是由于天地共同生病,地面上水汽加重,扬尘与水汽而形成的视觉现象。
  传统文化有“天干地支”之说。天有十干,地有十二支。干和支彼此作用,构成干支之力。干支对天地间大气的影响极大。十干和十二支按顺序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单元,所谓六十甲子。《黄帝内经》说,六十个甲子年当中,总有几年天地会生病。天地病了,往往是动物先感知,然后才到人类感知。有人看到 先是动物 后是人,就误以为是动物与人的共生之病,就像郎遥远认为的“北京 天人同一”尽是人造之孽一个样。
  文化断层,必然造成文人乱喷。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啊。
  ===============
  传统一旦失统,要想复兴很不容易。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这以读钱谈楼为主色调的社会里,要想推动传统的复兴真是太难了。为此,楼主总是将下个月的30天视为最艰难的30天。
  只有下面的两篇附文家喻户晓了,中国才能复袭传统再成世界经济的枭雄。
  【附文1】强烈建议“家有学童”改名为“家有习童”
  刚刚读到个帖子《家长必读:新学期让孩子摆脱注意力不集中》,作者是“儿童健康知识”。本想跟帖说说 儿童都能“一心二用”,不需要像成年人那样“集中注意”,就能轻轻松松掌握知识,但前提是“不能在集体环境中”,必须是“一个大人搭配一个孩子”,采用“一对一”施教,孩子才能“一心二用”。看此帖最后一页是个大大的图文广告,跟帖的愿望随即云散烟消,片刻后另行开帖的想法又汩汩直冒。
  父母尊崇“三大印刻+三示推动”,孩子五六岁就能具备国学研究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不是夸张?不夸张。只要懂得越小的孩子越能“一心二用”,必能告此大功。大概“儿童健康知识”没看过“三大印刻+三示推动”的原理。
  北方成年人听南方方言,多数难以听懂。北方人不管怎么集中注意力地去听,也很难在两三年之内,流畅讲述陌生的南方方言。大多数人甚至一辈子“集中注意力地去听”也说不地道。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只要两三年,就能全盘复制。只要旁边有人说,孩子边玩边听(眼睛不需要看着说话人,不需要“集中注意”),就能掌握,就能运用。说的人越是不辞辛劳地“重复”喷涌,孩子掌握得越快。
  如果对着两个孩子说,孩子掌握得越慢,效果越差。
  如果对着十几孩子说,孩子掌握得更慢,效果更差。
  如果对着几十个孩子说,效果可想而知。
  在不少北方父母的心目中,南方方言比小学数学难多了,甚至比初高中的数学还难。可是,孩子只要听进去了,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三大印刻+三示推动”的原理直白指出,孩子都有“内隐认知”的能力。无论是古文、现代文,还是数理知识,孩子都具备“有师提供,不讲自通”的“内隐认知”的本性。
  孩子“一心二用”的能力,又称为“习”力。“三大印刻+三示推动”的原理中,将“习”还原成了繁体,以此挖掘其真谛。习的繁体为“習”。習的下方一个白字,寓意刚出生时“一穷二白”,上方两个简体的“习”,既好似两个眼睛,又好似两个耳朵,寓意“多听多看,智慧灿烂”。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电视广告,孩子最先记住的电视语言也多半是广告。“重复”播放是电视广告的主征。由此可见孩子喜欢重复诉说的语言,孩子希望得到重复诉说的语言,孩子很容易记住重复诉说得多的语言。所以,習字的上方两个 雷同字,又意味着“重复”。
  人们将一阵阵吹来的凉风,说成是“习习凉风”。人们读书发出的语气,也可谓是“习习书声”。只要每个家庭让孩子沉浸在习习书声中,学校9年的课程,足不出户两年就能完成。这个施教的模式称为“玩习”(意思是孩子一边玩,一边习)。
  孩子到十三四岁以后,“一心二用”黯然而去。
  如今小学里面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傻子”。傻子们去学校就是“混点”的。他们可以不认真听讲,可以不交作业。教师最大的希冀就是傻子们做个草把人,坐着不要乱说乱动,不要破坏课堂秩序,不要干扰其他孩子就好。
  每个孩子在不管多难的方言面前都不是傻子。为什么有的面对浅薄的教科书就成了傻子了呢?
  习是被动获取,学是主动探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玩中习多了,主动探求的自学愿望不请自来——此时的孩子才能称为“学生”。顽童到习童到学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家有学童”主要是面向十三四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改成“家有习童”,对消减傻子,极具雷霆万钧之力。“家有学童”改成“家有习童”,不只能消减傻子,也对教改有着晨钟暮鼓的指针意义。
  【附文2】强烈反对“亲子中心”关停并转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博大在哪里,精深在何处?
  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包括北清复在内的诸多著名高校,没有师生能讲得清、说得明。
  胡萍被各大媒体冠以“中国儿童性教育第一人”。
  令胡萍想不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就一个字“性”,中国传统教育可谓是“性教育”。
  不过,传统文化中的“性”是广义的“性”,而不是被大幅减肥瘦身后胡萍所说的“性”。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天生的、不是后天教化出来的,都称为“性”,孩子能哭能笑、能吃能拉能撒、能听能看,这些都属于“性”,所谓“天性”。
  能哭能笑、能吃能拉能撒、能听能看,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性”。而人体各脏腑喜欢什么味道、需要什么营养、彼此之间怎么衔接-如何关联,这些却都是看不到的“性”。
  人分“形而下”的身体和“形而上”的心体,传统医学则是研究人的“身性”,而儒家道家则是研究人的“心性”。研究身性的学问,称为“身学”,研究心性的学问,称为“心学”。
  “身学”、“心学”又称为“身理”、“心理”。
  当然,医学研究的领域,不止局限于身体,还放大到各种自然物质跟身体脏腑的配对,以及由配对产生的冲和之效。
  中医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中国传统的“性教育”目标在于“让【民】众拥有的学问”,以后自【主】管理得“不生心病、不生身病”。“性教育”的方式主要在阅读。
  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穷理尽性、明心见性”。
  天地之间什么最重要?人最重要。
  老祖宗说“我最重要”(《大学》里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即是“修懂自己的身心”)。
  “人同我身,身同我理;人同我心,心同我理”,把自己研究透彻了,也就透彻了天下每个人。
  “亲子”应该以读中国传统书为“中心”,可现在的“亲子中心”被关停并转掉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后记:楼主在本版发表了《听了“3岁看大,7岁看老”的讲座,婆婆按捺不住了》(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98/1/694520.shtml),持不同教见者认为幼小不应该以读书为主,而是培养“性格”最重要。楼主本想探讨“培养性格”也重在读书,可秉笔时,觉得“性格”二字太过沉重,值得另行开帖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今天终于贴屏了。呵呵

https://www.richdady.cn/zixun/item-92.html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