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草观察】《纽约时报》再次放大了西方的“中国偏见”?
文/汪忧草
“中国在马航客机搜救中的行动被认为伤害和帮助一样多”——虽然标题略微客气了一下,但美国《纽约时报》15日的报道主题只有一个:中国“妨碍”了马航客机搜救。这一被广泛转载的文章称,马航客机失联的第一周,中国发布卫星照片将搜寻海域误导向南海;之后,“海巡01”在南印度洋发现的错误信号耽误了搜寻客机黑匣子的时间……3月8日发生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数次作出指示,中国派遣了最多的舰船和飞机前往搜索海域,但在《纽约时报》看来,这些都是“中国重获丢失的声望,同时向世界展示能力”的机会。(4月16日《环球时报》)
作为所谓的“西方第一大报”,老牌《纽约时报》挖苦中国,这不是第一次,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但他们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指责”中国,对中国在搜寻马航MH370“失联”飞机中的种种努力极尽挖苦之能事,却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国自从马航飞机“失联”以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虽然受限于自身的科技实力,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中国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尽的国际义务。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这场多国搜救行动,也让一向由西方人主导的这种空难搜救中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中国身影。
凡此种种,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看,似乎都是那么“天经地义”——因为“失联”飞机上有153位中国公民,因为中国有心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因为中国民众也对中国方面的努力有更高的预期。
但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积极投入,却让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心理不怎么平衡——西方人一向对自己的科技实力相当自负,更对西方白人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特别自信,当他们看到中国人一再在搜救中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和实力时,西方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挖苦与讽刺,甚至对中国吹毛求疵一番。
《纽约时报》用挖苦的口吻来报道中国的种种努力,其实只是再次放大了长久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巨大偏见:用冷战思维来理解中国,对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担忧,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感到恐惧,甚至对中国人怀有某种种族主义的心态与道德优越感。
但从另一方面说,西方人对中国的挑剔与吹毛求疵,对于我们其实也是一种“鞭策”,让我们致力于自身的科研攻关,同时也不要对西方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把西方人、美国人想象得那么“伟大”、那么“崇高”、那么“友好”。西方人也是人,也具有人性的一切弱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就只能受限于他们的历史局限与人性局限。《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挖苦和“指责”,就是一个绝佳的说明。 (发稿:四川在线-天府评论)